首页> 宣传教育> 廉政文化> 文苑>
儒风雅韵 廉脉悠长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 16:58:16     

曲阜是孔子故里,圣贤之乡。这里有东方圣城之美誉,商代时称为奄国。这里是文化荟萃之圣地,三代之德于斯发扬光大。这里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影响深远。

贯通上古的时空里弥漫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气息,如甘醴似琼浆,滋养着一代代人的灵魂。人们或胸怀至诚之心瞻仰参拜,或腹藏精研之志从游阙里,追寻先王之治,赓续廉洁基因。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着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也造就了“郁郁乎文哉”的万千气象。

周汉鲁都廉韵长

明故城东北,有一片沧桑斑驳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即周代鲁太庙,又称周公庙。鲁太庙始建于西周初年,庙内古木森森,殿阁巍峨,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曾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西周初年,成王年幼,周公践极,制礼作乐,开创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先河。以廉为中心,《周礼》提出:“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以德为根本,周公倡导“惟德是辅”“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有孝有德”等为政理念。周公被后人尊为儒家学说的奠基者。仰仗斯人经天纬地之功,制礼作乐之治,廉洁的种子不断植入中华文化沃土。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布满岁月印记的《金人铭》石碑,其思想穿越时空,其教诲如黄钟大吕,被后世所重。它既是作为父亲的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家训,也是摄政的周公对“年轻干部”初掌权柄的廉政谈话。朴素的文字蕴含着“慎初慎微”的为政智慧和“慎言慎行”的处世哲理。“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如星辰在天,始终闪烁着威严之光。

悠悠千载,懿范光辉永恒;道行久远,教化长存世间。《金人铭》由家训乃至治政,舐犊之情、劝诫之意殷殷而谈。伯禽秉承家训,谨遵周礼,谦恭下士,奠定了“周礼尽在鲁矣”的蔚为大观。

鲁城北面,洙泗之水潺潺湲湲,清波荡漾。

周公庙向北数里,洙水以北、泗河以南有一座洙泗书院,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书院内桧柏苍翠、寂静幽邃。历经多年周游列国的跋涉之劳,晚年的孔子安顿下来,在此设立讲堂,修书讲学,给这片土地覆上一层厚厚的文化涂层。

孔子返鲁,终不见用,遂与众弟子论学于洙泗之上。在讲堂里,子夏恭敬向孔子求教,如何才能修成有高尚道德的君子?孔子回答说:“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又问:“何谓三无私?”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继而又详细解释,天无私才有四时覆盖大地,地无私才有风雨孕育万物,日月无私才会光明普照天下。能成其大者,有公无私,不谋私利方能持中守正,这便是为政者必备的品德。

当弟子子张问政,孔子道:“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为官任事,不可精神懈怠,要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子路向孔子求教从政的方法,孔子说:“先之劳之。”弟子子张同问,孔子以“惠而不费”“欲而不贪”等作答。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为政以德”“不患无位”“民信则立”“谨身节用”……一字一句无不蕴含廉德之义,一问一答莫不强调修身为本、务民之旨。历经漫长岁月,晕染成儒家廉洁思想的厚重底色。

追寻圣人先贤足迹,感受东鲁遗风吹拂。当年孔子与众弟子登山言志、浴沂归咏,弦歌鼓琴、俯仰问答,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以“文不在兹乎”的文化担当设坛授教……闭目凝思,思接千载,仿佛可以听见孔子与诸弟子探讨为政处世、修身做人的余音。

石刻碑铭话贤良

廉洁大义,绵延千载,愈久愈醇。

金代大学士党怀英驻足阙里拜谒先师,目睹古木众多,碑碣林立,挥毫写下:“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的诗句。作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的孔庙碑林,一块块书法技艺高超、雕刻精美的碑刻,如同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清廉故事。

一块块石碑,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据《史晨碑》记载,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史晨到鲁地为相,曾为祀孔而以隶书作碑,立于孔庙。他公私分明,在修缮孔子庙宅时,专门发布了一道政令:恐县吏敛民,侵扰百姓,自以城池道濡麦给,令还所敛民钱材。以锱铢必较的态度,践行着“养民也惠”的仁政理念。

孔彪是孔子十九世孙,生活在东汉后期,历任治书御史、博陵太守、下邳相、河东太守等职。任职期间,他“敷五教,削四凶,路不拾遗”,深受百姓爱戴。《孔彪墓碑》中记载了他推行德政的故事。碑文中不吝“好恶不愆”“修身践言”“直道事人”等赞颂之词。他幼承家学,学而不厌,克绍箕裘,诗礼家风润泽其身,从这里启程入仕,成为孔氏后裔廉德律己的典范。

《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即俗称的“张猛龙碑”。碑文有载:治民以礼,移风以乐……宵鱼之感,密子宁独称德?至乃辞金退玉之贞耿,拨葵去织之信义,方之我君,今犹古也!张猛龙世族显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然而当时的大环境,“魏百官不给禄,少能以廉白自立者”。值此浊世,他能独善其身,为官清廉,不随波逐流,不与民争利,更显得难能可贵。历史记住了张猛龙,不仅仅是此碑的书法精严雅正,还有他清廉自守的高尚品质。

重读这些碑文,其承载的为政理念,对于当今的党员干部而言,仍具有深刻的教育启迪意义。众多残碑断碣,恰似一部部经久不衰的廉德经典,散发着儒韵清风独有的馨香。

文脉相沿,薪火相传。历史积淀的清廉因子早已化作氤氲弥漫的“太和元气”,充盈在圣城曲阜的庙堂之内、闾巷之间。漫步洙水之滨,探寻先贤之路,仿佛隔空与古人对话。

木铎金声有回响

游中有学,行中有思,游学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育形式。

走进位于孔庙东侧的衍圣公府,但见连接大堂与二堂的穿堂厅内,有两条红漆长凳。因明代内阁首辅严嵩曾坐过此凳,又被称为“阁老凳”“冷板凳”。

“冷板凳”源于严嵩来孔府求情的故事。嘉靖年间,严嵩因贪腐案发而被弹劾,朝廷要将其治罪。为此,严嵩专程到孔府请孙女婿衍圣公孔尚贤为他说情。孔尚贤是孔子六十四世孙,严嵩试图通过衍圣公作为圣人后裔的特殊身份,到皇帝那里为自己说情。

严嵩匆匆赶到孔府后,请仆人禀告,但迟迟不见回应,只得在穿堂厅的红漆板凳上坐等。衍圣公孔尚贤始终不予接见,严嵩被冷落了许久,最终只能悻悻离去。

后人将严嵩曾经坐过的凳子保留下来,并赋诗:“敦实红漆阁老凳,观者嬉笑讽严嵩。权奸当道多显贵,身败难求衍圣公。”

聆听“冷板凳”背后的故事,人们于唏嘘感叹中体悟其内在的劝诫之意。

从二堂继续前行,不远处便是孔府内宅。内宅有一道屏门,上面画有一幅寓意深刻的“戒贪图”。图中貌似麒麟的神兽为“犭贪”,传说,它生性饕餮,贪得无厌,占有了“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的宝贝却仍不满足,张开血盆大口,企图将太阳也吞入腹中,无尽的贪欲终使其失掉所有、葬身大海。

同时,衍圣公孔尚贤有一条家规,每当他外出,路过此屏门时,跟班的差役必须大喊一声“公爷过‘贪’了”。表面看来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公爷要出门了,实则是提醒出门在外要不忘戒贪止欲,保持清廉形象。

2011年3月,涵括“戒贪图”“冷板凳”等景观在内的曲阜市儒家崇廉尚勤思想教育基地挂牌,寓廉于景,廉景相融,吸引众多党员干部来此参观学习,接受勤廉教育。

与时偕行绘新章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赓续文脉、融汇古今,是责任更是使命。曲阜时刻牢记嘱托,不断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地新模式。

如何阐释儒家文化中的廉洁理念,汲取传统廉洁文化精华?曲阜文化两创研究院应运而生,“孔氏家风与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儒家思想与现代治理”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结题,文化“两创”示范点,“孔颜乐处”“金人铭碑”等教学点,“观欹论道”“三命而俯”等讲解点,成为廉洁文化宣传的新载体。

2018年7月,发展中国家反腐败官员研修班考察团来到儒家崇廉尚勤思想教育基地。纪言纪语、法言法语的全新讲述,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廉洁意蕴的生动诠释,“纪检人·廉勤线”独有形式的对话交流,让儒家文化中的廉洁智慧传播更广,影响更远。

走进圣城曲阜、品味儒家文化,人们来此研学的热度与日俱增,全国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职工“四德”教育基地等相继在这里挂牌,累计举办政德教育班次千余期,培训全国各地干部10余万人。

诗礼泽长庭有训,粥饘风古鼎留铭。曲阜市纪委监委整合现有阵地,在孔府内开设孔氏家风馆,与“孔德成先生百年纪念展”及匾额楹联一道,成为展示孔氏家规家训的重要窗口,不时有游人于此驻足沉思,收获关于家风家训的不同感悟。

文化无声,但有深沉持久的力量;文化无形,却是立德修身的倚仗。贯彻“两创”方针,曲阜矢志不渝、一如既往,转化运用儒家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民、以文安民、以文育民,紧扣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让廉洁文化走向大众、沁润人心。

尼山皓月,清辉如洗,纤尘不染;阙里钟声,清音如缕,余韵不绝。在光影摇曳间,钟吕声声里,曲阜正贯通古今,描绘着最具“儒”意、别有“曲”调的崭新篇章。


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藏ICP备14000034号-1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127号